《大明风华》坐拥一阵戏骨阵容,播出之后却遭遇了网友的愤怒差评。
汤唯扮相被嫌弃丑,朱亚文饰演的皇孙冒充锦衣卫、被网友吐槽像东厂公公。
严重丑化朱元璋的镜头、激起了明史粉的强烈不满,包裹在正剧外表下的玛丽苏本质,更是让人惋惜:可惜了这一众演技出众的老戏骨。
剧情逻辑全线崩塌,质感品相非常堪忧。
一,家和“国”的侧重与割裂。
剧中父子是家中亲人、也是国中君臣,原本就具有双重属性,《大明风华》和诸多侧重从君臣角度来解读夺嫡的剧作不同,选了更侧重“家”的角度。
一众戏骨老师的扎实演技,也让这样的家庭人伦戏份发生得非常自然。
但问题在于,故事终究要回到兄弟阋墙、弑君谋逆的节奏里去,如何自然转换侧重点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。
目前的故事里,王学圻饰演的老爹一言不合就激化矛盾“你们这是要气死我”,逼着大儿子拿剑杀了二儿子。
庙堂上太子党藩王党夺权、大概不会是这样的简单粗暴,与其说这是施威、不如说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撒泼。
让人感觉说不出的奇怪,而接下来的内容甚至更奇怪。
二,一惊一乍的手法和平淡内容不相匹配。
梁冠华饰演的太子突然拿出在画上题的诗,“虎为百兽尊,谁敢触其怒?唯有亲子情,一步一回顾”,成功感化老父亲。
太子身边连个能写这种水平诗的人都没有?
还得皇孙出去瞎碰运气?
这俩父子的业务水平、人才笼络水平也是很堪忧,还没被炒鱿鱼、是凭当锦鲤的好运气吗?
更重要的是,这幅画这首诗从根源上就很说不通。
剧中明明塑造了一个张口闭口爱说“小王八蛋”的行伍气的角色,都快成明朝李云龙了,有什么话不能直说?
非要学话本小说传奇里的才子佳人和文人雅士,弄什么诗里藏玄机、画里藏名堂。
那些故事大多是不方便或不能直接说、才用书画传递。
而剧中,这老爷子儿子当面锣对面鼓的,非要写首诗唤醒老爹那早已被遗忘的父子情?
你说矫情不矫情?
逻辑故事线理论上说得通:千钧一发的危险关头,起杀念的人被高人一句话点醒、及时收手;这句话还得是诸葛孔明“锦囊”一般的存在,要在最关键的时候才可以隆重登场。
但剧作里的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,拔剑、拿画、泪下,每一步都让人觉得不对劲。
内容本身太平淡、转折又太生硬,硬靠演员的表演来加“哇好险好厉害”的滤镜。
三,强行为女主角加“超能力”滤镜。
第二集结尾时,汤唯随意看了看画当即明白:你爷爷你和爹关系不好吧?
皇孙大惊:你如何得知?
姑娘满不在乎:画上不画着吗?
问题就在这里,画上不就是大老虎小老虎吗?怎么就看出来人关系不好了呢?
悬念此处停止,挖了一个好大的坑,片尾曲是大写加粗的“请听下回分解”。
我以为第三集要揭秘了,要《走进老虎的科学密码》了,结果一句都没提?
如果剧作不留悬念、不故作玄虚,那么平淡糊弄过去也无妨,但用种种方式金手指开挂“哇别人都愁死了,她一眼看透”,然后连个解释都没有,这就很糟糕了。
四,人物枝节过多、叙事散乱。
开局前两集算是人物出场介绍,让主要人物依次出场、自带小故事线,相对比较自然;但在剧情推进中,过于杂乱的多线叙事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。
一开始,我误会这部剧是在更扎实的群相中写一代女性传奇。
看完四集,觉得可能当初是我想多了。
汤唯之所以是一番女主,不过是因为她下线时间最晚以及戏外演员身份加持。
剪辑也像是被谁赶着交作业。
第四集靠近结尾的部分,朱亚文和汤唯喝花酒的部分与俞灏明兄弟布局的部分,两个场景的切换没有任何转场,硬切。
最关键的是,如何让汤唯和朱亚文这两个角色,在正经的官和贼的互动里产生爱情的小火花,剧作用了最尴尬的方法:射箭调戏的肢体接触。
这种现代霸道总裁用的低端招数,就不要随便往“正剧”里招呼了好吗?
《大明风华》让人无比惋惜,戏里明明有王学圻、梁冠华等一大批好演员,却只能在无根的剧本里、连“独善其身”都难做到。
推荐阅读:旗龙网